ID:2
要闻频道: 要闻 / 产业 / 国内 / 国际 / 专题 /
  • 美国通胀爆表创40年新高,美联储激进紧缩可能导致经济“硬着陆”|通胀

    2022-11-14 16:03:06 luolss777.com 股票学习网 收藏

最新公布的美国5月CPI再次超越预期,5月CPI同比上涨8.6%,创1981年12月以来新高,并高于4月及预期的8.3%增幅;5月CPI环比增长1%,显著高于预期的0.7%和4月的0.3%;5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%。

从该数据看,通胀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,61%的CPI组成部分5月都录得至少6%的同比增速,4月同类高增速的分项数据占比为63%。

涨幅最大的是能源,能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34.6%,是自2005年9月以来最大的同比涨幅。这当然与俄乌战争有关,但是食品价格也在飞涨。

更反映未来趋势的核心CPI,5月几乎所有细分项都上涨,比如住房、机票、二手车、卡车以及新车指数。医疗、家居、经营、娱乐、服装等细分指数也在5月份有所上升。

5月住房价格同比上升5.45%,高于4月份的5.14%,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租金同比上涨5.22%,高于4月份的4.82%,创历史新高。二手车和住房价格在前几个月有所下调,因此预计4月份核心CPI已经见顶,但是这个数据表明,经济内部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。

需求强劲的原因自然是居民对未来的收入有信心,并且可支配收入增加,大家再次开始消费购物。正在大幅上涨的薪资是物价的推动力,这表明美国此轮物价上涨是一波深层次的通胀。

一个明显的例证是,美国居民再次开始加杠杆,这一点跟金融危机后的表现截然相反,目前居民消费性支出增加,储蓄率逐步回归往年平均水平,至2021年底将至8.7%,今年以来储蓄率回落的节奏快得惊人,4月个人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降至4.4%,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,较去年下降4.3个百分点。

美国居民储蓄率降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价上涨,美国的通胀在8%以上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,持续的物价上涨,但是收入的增加却没有这么快,物价上涨连续第14个月超过了工资涨幅,即使今年5月份,美国实际平均时薪同比下降了3.0%。这就会导致所谓收入和通胀的螺旋,居民对通胀的预期提高,会导致他们提前消费,以对冲物价上涨带来的实际收入下降。

5月份的物价上涨超预期,主要是市场认为4月的数据表明,通胀已经见顶,但是5月的数据意外上涨,打破了此前的逻辑,这导致金融市场动荡,美股大幅下跌,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跳涨,美元指数再次暴涨到前期高点104一线。

美联储可能在今后的几次议息会议上不得不猛踩刹车。目前比较确定的是美联储将在6月、7月和9月召开的3次政策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。目前市场甚至预期7月份可能加息75个基点。

由于担心美国经济衰退,由于极力维持美国经济的上涨,新任总统拜登上台后更是大力度的财政刺激,尤其是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超强力度的宽松,基础货币和M2都是创下历史新高,这些必然会对物价产生重大威胁。

但是鲍威尔和耶伦都无视这些基本常识,把疫情结束后的物价上涨偏执地认为是疫情带来的物流瓶颈带来的,只要疫情结束,物价自然就会回落,因此没有及时终止QE,及时采取措施果断加息缩表。

今年5月13日,鲍威尔还公开承认,美联储此前在对抗通胀方面行动有所迟缓,若更早采取行动可能会更好。鲍威尔承认,美联储可能本应在3月份之前就将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调。

鲍威尔表示,“如果你有完美的后见之明,回过头来看时,对我们来说早一点加息可能会更好。我不确定这会有多大的区别,但我们必须根据我们当时知道的情况实时做出决定,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。”耶伦在此后的讲话中,大致意思也和鲍威尔差不多。

但是推迟加息最大的问题可能导致通胀失控后,美联储不得不激进加息,激进缩表。相对于经济衰退,当政者更怕通胀,通胀本质上是对居民财富的剥夺。这一点拜登已经有清醒认识,拜登在6月初表示,虽然他的首要经济任务是遏制物价上涨,但这主要是美联储的职责范围;通胀是当务之急,他将“尊重美联储”,并对美联储保持不干涉态度。

然而激进加息会快速提高消费者的支出成本,有可能直接冻结他们的消费需求,也会大大抑制企业的投资需求,这会进一步对经济发展产生破坏,因此可能会导致硬着陆风险。


本文标题:美国通胀爆表创40年新高,美联储激进紧缩可能导致经济“硬着陆”|通胀 - 要闻
本文地址:www.luolss777/caijing/yaowen/14826.html

相关阅读

本文美国通胀爆表创40年新高,美联储激进紧缩可能导致经济“硬着陆”|通胀由777股票学习网(luolss777.com)首发,欢迎转载,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。
免责声明:777股票学习网(www.luolss777.com)发布的所有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,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、图片、图表及数据)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 性、原创性等,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关注财经365公众号(caijing365wz),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! 分享到: 新浪微博 微信

扫描左侧二维码
看手机移动端,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